昌宁漭水:山间野菜富农家

进入三月,正值春暖花开时节,独属于春天的风味美食树头菜也不甘落后,纷纷冒出新芽,生态美味的树头菜渐渐走出大山,成为人们餐桌上的“新宠”,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

走进昌宁县漭水镇联福村上核桃平村民小组杨学文的树头菜地里,一棵棵树头菜正竞相发芽,大大小小的红色芽苞长满枝节。2010年,杨学文把长在山里的树头菜移植到自家的茶园里,套种了3亩多的树头菜,由于管理到位,他家的树头菜发芽早、芽苞肥,深受消费者喜爱,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。

杨学文说:“目前已经采了两三次,第一次卖得30多元一市斤,第二次卖得26元一市斤,价格还算可以,预计可以卖1万多元。”

树头菜俗名刺老苞,以全身长刺而得名,具有降血压、消炎、清火等特殊疗效,有炒腊肉、凉拌、煮豆米等多种吃法。由于是纯生态食品,深受人们喜爱,目前市场前景好,刚上市时能卖到30多元一市斤,到清明节前后也能卖到10多元一市斤。

漭水镇联福村党总支副书记禹琳说:“随着树头菜的价格越来越好,我们联福村群众也积极发展树头菜产业。现在,我们联福村树头菜的面积达到40多亩,每年群众的收入达到十五六万元,以后我们会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新兴产业,促进群众增收。”

昌宁县漭水镇森林覆盖率高,深山丛林中,生长着很多山茅野菜。近年来,漭水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引导当地群众将树头菜移植到房前屋后,连片种植管理,促进群众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“漭水镇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,非常有利于野菜的生长,每年从一月下旬开始,漭水镇境内的树头菜、棕包等野菜陆续上市,村民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美食的同时,还会将这些野菜大量的上市出售,每年野菜可以为漭水镇群众带来将近300万元的收入。”漭水镇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李溶说,“下一步,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,大力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棕包、树头菜等新兴产业,为群众增收再添动力。”

记者:杞艳芹 | 通讯员:李溶 穆星洁 李蕊

编辑:杨  雪  | 责任编辑:杞艳芹

值班总编:刘子安 | 审核:字竟春

投稿邮箱:cnxwtg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