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宁县人才工作成效明显

今年以来,昌宁县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,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,始终把本土人才的培养、使用作为重中之重,全县人才工作“多点开花”,呈现向上向好的前进态势。

工作中,昌宁县始终坚持抓组织、抓机制、抓融合“三抓”,实现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完善,人才引育质量不断提高,人才平台模式不断创新。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,13名县级领导全覆盖联系服务县域内47名高层次人才,全面增进县委同人才的密切联系。出台《昌宁县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编制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充分发挥事业编制招才、引才和留才的“蓄水池”功能。持续实施“万名人才兴万村”“高层次人才挂联帮扶”工程,119名人才和41名高层次人才到各村(社区)、乡镇学校和基层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,发挥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,累计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08件。坚持以高层次、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,“校园直招”签约紧缺专业教师、卫健专业人才26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;公开招录公务员和事业人员118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。创新建立1名外来人才、1名本土人才、1名后备人才的“1+1+1”人才帮带培养工作机制,实现人才帮带从有形向有效转变。持续借力东北大学、西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和昌宁籍在外人才资源,成立教育、卫健、产业等领域专家工作站42个,首个“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”挂牌成立、“招才引智”重庆联络站在西南大学挂牌成立,与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了甜龙竹资源,培育出“国家级良种‘云甜1号’”,并获“中国甜笋之乡”殊荣。组织评选出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10名,“最美退役军人”4名、首届“最美工匠”6名,2人入选“兴保英才培养计划”。坚持以“专班培养人才、人才推动发展”的思路,选派专业人才和柔性聘请体制外各类人才成立昌宁茶叶、核桃人才示范专班,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。依托通威公司实施通威技工类专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,在昌宁职校开设“通威班”,“订单式”培养输送人才,实现了产教融合。总投资2500万元、可承担18个工种技能培训的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落地昌宁,统筹打造基层人才实训基地26个,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7班次1000余人。

在下步工作中,昌宁县人才工作将紧紧围绕昌宁“四个定位”谋篇布局,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、强化人才自主培养、做实人才服务保障4个方面着力,用活用实“1+1+1”人才帮带培养机制、科学做好各领域专家人才选树、统筹推动农林水等领域科技团队下基层、做早做细“校园直招”、梯次储备培养党政人才、做好人才服务保障、合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、强化宣传引导,为推动昌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!

记者:黄新雄 | 通讯员:赵金鹏

编辑:杨 雪 | 责任编辑:穆建勋

值班总编:施应发 | 审核:字竟春

投稿邮箱:cnxwtg@126.com